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26.宅子(1 / 2)


苏桐第二天领着他的新婚妻子登门。

女子跟在他身后, 走进长廊。

她头梳芙蓉髻,插双股镀金簪, 饰珠翠,勒乌纱包头, 戴一对时兴的金绞丝葫芦簪,穿浅红素缎圆领大襟袄, 绿色地镶滚牙黄缎边花蝶纹马面裙,窈窕绰约,成婚不久, 眉眼间还带了几分少女的明媚。

正是赵师爷的侄孙女, 范维屏的表妹赵叔琬。

傅云章有些诧异, 和傅云英对望一眼。

昨天苏桐和赵师爷一起进城,傅云英就猜到他应该和赵家结亲了,他原本就和赵琪他们走得近, 只是没想到他娶的会是赵叔琬。

倒是姻缘巧合。

赵叔琬的父母进京榜下捉婿, 未能找到如意的女婿,不了了之。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河南、江西、浙江、福建都走遍了,最后在遥远的异地遇到同乡人苏桐, 两家人来往一段时间,赵叔琬的父母一合计, 苏桐不就挺好的么?

苏桐那时在地方吃了不少苦, 当初那点敏感的自傲一点点被琐碎公务打磨干净, 和母亲商量过后, 应下这门亲事。

赵家富裕,是江陵府的望族,且赵家子弟多有在各地为官的,于他而言,是一门好亲事。

赵叔琬任性归任性,也知道嫁了人和在家做娇小姐不一样,收敛脾气,为苏桐打理家务,孝顺婆母,友爱业已出嫁的大姑苏妙姐。

她和苏桐偶尔也会起争执,但相处还算融洽。

傅云章叮嘱苏桐:“莫要怠慢你娘子。”

苏桐笑着道:“我家徒四壁,唯有几箱书,她不计较这些,岳父岳母待我也好,我心中感激,自不会做那等轻狂事。”

他这人内秀,平时很少说这种话。

赵叔琬惊讶于他的坦率,偷偷看他一眼,见他正好也看向自己,脸上掠过一缕薄红,因为看到昔日意中人的那点别扭局促感顿时烟消云散。

见他二人和睦,傅云章和傅云英相视一笑。

虽然是平辈,但苏桐向来把傅云章当长辈看待,言语恭敬,赵叔琬还没见过他对其他亲戚这么敬重,心里有了计较,也跟着他叫二哥。

傅云章叫莲壳把备好的礼物拿出来,傅云英也送了文房四宝和其他几样居家过日子的器物。

赵叔琬还想着推辞几句,苏桐直接道:“收着罢,咱们成亲的时候二哥和云哥没送礼,这是补的贺礼。”

他倒是不客气起来了,也不怕失礼!

赵叔琬瞪他一眼。

苏桐笑而不语。

傅云英吩咐婆子把礼物挪到花厅去放着,对苏桐道:“不必搬动,你先留下住几日,我还有事托你去办。”

家中没有女眷,赵叔琬看他们要说正事,和婆子一起出去,让婆子领着她逛园子。

傅云英和苏桐说了要搬家的事,“你刚回京,先别急着走动。正好劳你接下这个差事,等赵琪、杜嘉贞他们进京,你代为照应,领他们拜见湖广出身的官员,只论学问,其他的事不要张口。”

姚文达曾在湖广任学政,到时候肯定会以师长之名拉拢这批学子,可惜他注定会慢一步。而沈党官员自顾不暇。

楚党现在是一盘散沙。

傅云英要做那个把散沙拧成一条绳的人。

苏桐听她细细交代哪些人可以结交,哪些人只需要随便敷衍,哪些人得下大力气去迎合,点头应下,道:“你放心,这事好办。你的《制艺手册》流传甚广,是孩童制艺的启蒙书,用不着我们费心,光是冲着你的名声,他们自己就找上来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你还得抽空写几篇祭文……”

傅云英看一眼傅云章,见他点头,转头继续对苏桐道,“等祭文写成,由二哥出面推荐你入诗社。诗社的成员大多是翰林院出身,个个都是真才实学,他们眼光高,你不可轻视。”

苏桐笑着应承:“这个我明白。”

他在国子监读书时,老师大多是翰林院出来的,对那些人的清高脾气感受颇深。

又回到搬家这个话题上,苏桐在京中生活几年,熟悉京中道路坊市,这事交给他打理,傅云英很放心。

傅云章不耐烦俗务,她也不想让他劳累。

锦衣卫接连抄了数十家权贵,心中有鬼的夜不能寐,人心惶惶。

京师许多宅院空出来,其中有魏家当年的宅子。

魏家满门惨死,魏宅几经转手。

牙人推荐傅云英买下当初的魏宅——现在自然不是魏宅了,院落修整得敞亮气派,房舍精巧,花园景色优美。

而且价格很便宜,房主急着卖房。

傅云英决定亲眼去看一看曾经的魏宅,骑马走出去一段路,又突然不想去了。

她给霍明锦的,是现在和将来。

最后直接定下西城的宅子。

……

崔府。

吴同鹤走进书房。

书房里设卧榻,榻旁书案上摆满了书,还有书信、册子其他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堆放得很整齐。

崔南轩身上缠着绷带,靠坐在栏杆上,身后塞了好几个大迎枕,手里拿了封拆开的信。

黑白分明的眼睛,眼帘半抬,细看信中内容。

吴同鹤上前几步,拱手道:“傅云没有买下那间宅子。”

崔南轩撩起眼皮,面色平静,“没有?”

似乎在反问,但两个字说得很轻很轻,又像是自言自语。

吴同鹤不明白他为什么忽然对傅云的身份背景这么感兴趣,昏迷好几天,一醒来第一件事不是打听朝堂上的局势,而是立刻派人去查傅云。

他之前身为江城书院的副讲,在江城书院待了几年,曾担任傅云的老师,傅云就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寒门少年而已啊?

大人为什么要查傅云,又为什么故意放出要低价卖那间宅子的消息引傅云来买呢?

吴同鹤百思不得其解。

片刻后,崔南轩放下信,问:“黄州府那边查得如何?”

吴同鹤回说:“我们的人在湖广潜伏多年,按理来说不难查,可不知怎么回事,傅云的身世背景就像一个谜一样,我们查来查去,什么都查不到。连李寒石是霍明锦的人我们都查到了,就是查不出傅云的来历。”

崔南轩冷笑了一下。

霍明锦执掌锦衣卫,而且手握军权,各地都有他的人手,他不想让别人查到傅云的身份,那么他们就一点都查不到。

他拿起刚才那封信:“傅老四一家都要进京……想办法从他们那里入手,别惊动锦衣卫。”

吴同鹤躬身应喏,想了想,小声说:“我记得……表姐认识傅云。”

崔南轩沉默不语。

吴同鹤接着说:“傅云救过表姐和琴姐,表姐在武昌府的时候,还去过他们家,傅云不在,是他母亲出面接待的。琴姐跟着范维屏的寡母学画画,赵氏多次在琴姐跟前提起过傅云,说他的画画得很好。琴姐还收藏了几幅。”

崔南轩瞳孔微微一缩,手指捏紧信纸。

几息后,他冷声道:“写信给你堂兄,派人送二姐和琴姐进京。”

吴同鹤应是。

……

傅云英还未迁进新居,汪玫先过来送礼了。

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写了篇贺词送她,笑着道:“你别嫌我小气,我已经多年不动笔了。”

“你的贺词一字千金,我高兴还来不及。”

傅云英出门迎他,进了正堂,仆人过来奉茶奉果。

汪玫很挑剔,挑剔得让他的学生抓狂,但说起为人处世,其实他心里门儿清。他蹉跎多年,换来朝中各派大臣们的同情惋惜,沈党官员敬仰他的才学,同情他的遭遇,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朝他下手。

这就是他的本事了。

又比如现在,他和傅云英说话,和之前的态度大不一样,以前还是长辈看后辈,现在就如同平辈相交一般,而且很自然,不会让傅云英觉得别扭。

姚文达和他有点像,但姚文达就算落魄,也不会放下架子,该怎么说话还是怎么说话。

汪玫却能敏锐地根据时局不同调整自己的处事方式。

难怪王阁老力保他入阁。

吃过茶,寒暄毕,汪玫开门见山,问:“吏部崔侍郎身负重伤,你是他的同乡,怎么没有前去探望?”

崔南轩六亲不认,这一点朝中大臣都知道,但他却是个好官,为官多年,未曾欺男霸女、残害忠良,而且很干了几件于国于民有益的大好事。可他同时也助纣为孽,掩盖沈党的罪行,帮沈介溪作恶,只是他为人谨慎,并未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大臣们还挺佩服他的。

那天在千步廊发生的事情没有传出去,在场的吏部官员只知道傅云章为掩护崔南轩换上他的官服,之后的事只有锦衣卫晓得。

面对汪玫的试探,傅云英微微一笑,回:“实不相瞒,我和崔侍郎意见不和,还是不来往的好。”

汪玫眼珠转了转,喝口茶,含笑说:“原来如此,我原先还以为你们之间有什么误会,想着倚老卖老,舍下这张老脸劝和你们。”

傅云英看他一眼,道:“汪先生放心,万马齐喑那种景象,不会发生在朝堂上。”

汪玫怕她因为私心杀了崔南轩,提醒她崔南轩并无过错。

也是在试探她的态度,若她今天下手杀崔南轩,以后肯定也能为了一己私欲朝王阁老的人下手。

那王阁老未必会老实和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