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63.打击(2 / 2)


赵琪是赵家人,钟天禄姓钟,料想也出身富贵,都不合适。

吴同鹤会意,应了一声。

他转身要走,迟疑了一下,壮着胆子发问:“您……果真会来书院讲学?”

“罢官归乡,还能如何?”

崔南轩说,手指轻拂桌案,示意他出去。

吴同鹤没敢接着细问,拱手退出书房。

出了回廊,迎面只见几团光芒慢慢靠近过来。

衣裙窸窸窣窣的声音越来越近,丫头提着灯笼,中间簇拥着一名眉眼俏丽的年轻妇人。一行人走到吴同鹤面前,妇人迫不及待问他:“我听丫头说,傅家小相公考进书院了?”

吴同鹤笑道:“不止考进了,还考了个第一呢。”

含笑说了傅云和苏桐并列第一的事。

妇人听完,面露喜色,“我那日在渡口见到他,就觉得他气度不似常人,果然不错。”

吴同鹤笑笑不说话,傅云是二姐的救命恩人,她当然是越想越觉得傅云好。

崔二姐激动了一会儿,突然皱了皱眉,“上次还没好好谢过他,现在入院考试结果出来了,用不着忌讳什么了吧?”

崔家人南下途中,崔二姐和崔南轩起了些争执,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吴琴不辞而别。母女俩从未单独出过远门,崔二姐虽然已经嫁为人妇,但因有兄长护着,丈夫是兄长的幕僚,对她言听计从,因此为人母多年心性仍旧单纯,刚走不远就被拐子给骗走了。万幸她留了个心眼,让女儿吴琴假装哑巴骗过拐子,拐子没把吴琴一个女娃娃当回事,母女俩这才能找到机会跳船逃生。那日在渡口多得傅云相助,崔二姐心中一直记挂着恩人,被崔南轩手下的人找到接回武昌府后,寻思着前去当面道谢,顺便送还银两。

吴同鹤是她丈夫的族弟,亦是她的表弟,告诉她他身为江城书院的副讲,需要避嫌,而且崔南轩很有可能前去书院讲学,如果别人知道傅云是崔南轩妹妹的救命恩人,可能会疑心她的考试结果。

吴同鹤点点头,“考试结果业已公布,表姐但去无妨,再过几日傅云就要搬去书院住了。”

崔二姐喜道:“我这就叫人打点礼物,等从知府家接回琴姐就过去。”

表姐弟又说了些其他闲话方散。

…………

考试名次公布后,考生们还需面见诸位教授,回答教授们的提问。

据说往年有考中的考生因为答不出问题而被劝退或降级到附课生的。

傅云启大为紧张,他觉得自己能考中,一是傅云英教得好,抓得严,二是自己运气佳,走了狗屎运。等到教授们面前就原形毕露了,一定会被赶出书院!

“怕什么。”傅云英看他吓得连饭都吃不下,挑挑眉,“先生们只是想考校你的学问,又不是非要难住你,四书你背得滚瓜烂熟,应付抽背绝无问题,不用太紧张。”

傅云启哭丧着脸道:“刚考完,我好像全都忘光了!”

他读书向来有点漫不经心,东读一点,西读一点,孙先生要检查什么,他就赶紧温习什么,没有章法。这些天多亏傅云英帮他理清思绪,他脑子里才渐渐有了个大致的轮廓。但入院考试考完之后,他陡然放松下来,今早仔细回想,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无事,这种状况我也经历过。”傅云英不慌不忙,“这几天我列一份纲要给你,你照着纲要温习,先生问你问题的时候,能答多少答多少,答不出来也不要慌张,状元也会出错,何况你。”

傅云启心头的忐忑不安被她平静得近乎麻木的态度慢慢抚平,大松口气后,觉得饿了,开始努力扒饭。

家中仆人知道两位少爷考中书院的正课生,又惊又喜,得知书院教授还要亲自考校学问,心又提起来了。因着傅四老爷的吩咐,接下来几天下人们走路蹑手蹑脚的,生怕惊扰到二人。

到赴书院拜见教授那天,傅云启一大早不必丫头催促便起来读书,抓着傅云英归纳总结的纲要反复背,吃饭的时候亦在默默念诵,出门的时候还在念念有声。

神神道道,如履薄冰。

书院前很热闹,其他学子也都到了。见到他二人,上前致意。

傅云启紧紧挨着傅云英,一一招呼过去。

苏桐来得不早不晚,刚好是最不容易引人注意的时间,也不过来和傅云启、傅云英寒暄,自己找了个角落站着。

赵琪看到他,很快带着其他人迎过去,几人站在一处闲话,旁边的人偶尔附和一两句。

傅云启不解道:“桐哥怎么不理我们?媛姐的事和我们没关系啊?”

苏桐救过傅云启和傅云泰,为此手臂受伤无法参加考试,傅云启心里一直记着这份恩情。

“他要和整个傅家断绝往来,你我都姓傅。”

傅云英淡淡答道。

她有一种直觉,傅媛的事……未必和傅四老爷讲述的那样简单,苏桐这人深藏不漏,搬来武昌府后,他身上那股隐隐的郁气立刻不翼而飞……就好像……和傅家脱离关系是他一直所期盼的一样。

苏桐也许是个隐患,傅云章现在能压制住他,让他不敢生出其他心思,但她不能想当然把希望寄托在二哥对苏桐的威慑上。

傅云英默默想着心事。

辰时中,几名小文童出来迎接他们,神色恹恹的,似有些不耐烦。学子们找他们打听各位主讲的喜好脾性,他们爱答不理的,态度冷淡。

学子们都是半大少年,心中愤愤。

小文童中的一个觉察到众人的不满,忙道歉,“还请见谅怠慢之处,今天崔探花前来讲学,我们几个因为受罚不能前去旁听,心里难受,实在笑不出来。”

众人顿时激动万分。

崔南轩罢官的事已经传开了,早有传言说这位同安二十年的探花郎并未回江陵府老宅,而是带着家人在武昌府赁了间宅子住。他们正愁没有机缘一堵崔探花风采,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崔探花竟然来了江城书院!

“我们也能去旁听吗?”

娇小玲珑、穿一身春绸袍的钟天禄立刻发问。

小文童摊手,摇摇头,“崔探花讲学,哪是想看就能看的?讲堂周围有杂役看守,我们进不去。”他撅起嘴巴嘟囔一句,“要是能混进去,我们早就在里头听课了。”

众人面露失望之色。

却听赵琪笑道,“崔探花既然长住武昌府,以后必定还会来讲学。”

对喔,讲学不可能只讲一堂课吧?他们是书院的学生,还怕没机会见到崔探花吗?

众人恍然大悟,收起懊丧之态,纷纷笑出声,有几个激动的甚至当场蹦起来欢呼。

这其中,唯有三个人始终反应平静,似乎对大名鼎鼎的探花郎崔南轩并不感兴趣。

一个是袁三,他正像个头一次进城的乡下娃娃一样伸长脖子四处观望,打量书院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亭台楼阁,摸摸栏杆,拍拍廊柱,啧啧称奇:“这书院比我们县太爷家还阔气!”

周围的人假装没听见他说的话。

一个是周大郎,他两只眼睛一边用来瞪苏桐,一边用来瞪傅云启和傅云英,精力不够用,压根没听清到小文童说了什么。

还有一个,自然是傅云英。

她只是诧异了一瞬,旋即想明白崔南轩在做什么。

仕途上受了挫折,他不愿就此沉沦,一面讲学以宣扬名声,一面施恩于年轻学子扩充人脉。以他的本事,湖广本地士子哪个能逃得出他的手掌心?

等他起复之时,说不定比以前的礼部侍郎更为风光。

…………

小文童把众人带到教授们的办公之所前。

张榜的时候按照名次从后往前公布,今天却是反着来的,傅云英和苏桐头一个被叫到名字。

“傅云,苏桐,你们过来。”

傅云英和苏桐越众而出,在身后众人带了那么一点幸灾乐祸的注视中,走进院子。

…………

老实说,饶是傅云英早有准备,但一走进正堂,看到十个面容清矍,目光锐利,或年轻,或年老的教授围坐一圈打量自己,心头还是打了几个颤。

旁边的苏桐也吓了一跳。

这架势,就好像官府升堂审案一样。

还好赵师爷也在其中,而且还歪坐在圈椅上偷偷朝傅云英眨眼睛。

她惊诧了片刻,慢慢缓过神。

正堂供先贤圣像,傅云英和苏桐先规规矩矩朝圣像作揖,然后朝十位教授揖礼。

教授们含笑望着他们,待他们礼毕,开始发问。

问的都是些四书五经的原句,有单独问傅云英的,单独问苏桐的,也有同时要求他们俩一起回答的。

两人聚精会神,应答如流。

见他二人从容不迫,基本将经籍背得八九不离十,遇到为难的问题时并不会一味逞强,而是谦虚说出自己的看法,教授们点点头,对望一眼后,道:“望你二人入院后莫要骄傲自满,须得秉持谦逊刻苦之风,做好表率。”

轻描淡写几句,打发他们回去。

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出了院子,其他人立马呼啦一声围上来,七嘴八舌问:“怎么样,先生的问题难不难?”

“先生到底问了什么?原话是什么?”

“是不是要不要背经籍?要问策?要当场破题?”

………

傅云英淡淡瞥一眼前来拉她袖子的钟天禄。

钟天禄脸上一红,放开她的袖子,退到一边。

众人被她看得头皮发麻,纷纷后退,跑去堵苏桐。

苏桐脾气好,只能耐心一遍遍重复刚才被问到的问题。

其他人不信,“怎么会就问这么几道题?你们俩可是第一啊!”

没人敢靠近傅云英,傅云启心中得意,笑开了花,凑到她身边,小声问,“英姐,你告诉我,我不告诉别人,先生问你什么了?”

“苏桐没骗人。”

傅云英道,“先生只随便抽背了一些内容,问了些时事,就放我们出来了。”

真正考逻辑和对经文理解的问题,一个都没问。

傅云启对傅云英深信不疑,听了她的话,咦了一声,眼前一亮:“太好了!先生果然不会为难我们!”

他没有高兴太久,因为第三名赵琪和第四名钟天禄是阴沉着脸出来的。

赵琪还好,长舒一口气,苦笑道:“先生问了几个问题,我委实答不出来,被臭骂了一顿。”

钟天禄性情敏感,不等别人问,自己先眼圈一红,捂着脸跑开了。

众人面面相觑。

傅云英和苏桐这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其他学子认定他俩刚才要么是故作轻松,要么才学过人能够应付教授,却偏偏骗他们说题目不难!

周大郎看他们俩的目光就像刀子一样。

轮到袁三出来,他大摇大摆往门槛一坐,“哎呀,我直接说不会,还没学,先生就放我出来了。”

众人不理他,以他这个粗蛮性子,教授们讽刺挖苦他,他可能也听不懂。

接下来,学子们一个个进去,一个个红着眼圈出来。

胆子小面皮薄的更是哭得梨花带雨,嘤嘤嘤嘤着小跑出来,嘤嘤嘤嘤着小跑出去,又被文童追了回来,继续坐在角落里嘤嘤嘤嘤。

最后轮到傅云启他们几个了,他咬咬牙,大义凛然,“不就是被骂几句吗?我习惯了!”

显然孙先生不止学问不如书院里的教授,连骂人的本事也略逊一筹,傅云启笑着进去,走出来的时候,双腿直打颤,眼前直发晕,一面哆哆嗦嗦往前走,一面擦眼泪,“我对不起四叔!对不起奶奶!对不起天地祖宗!”

傅云英嘴角抽搐了两下,环顾一圈,除了她、苏桐、赵琪和袁三,其他人全都如丧考妣,恨不能以头抢地。

这书院到底是教书育人的……还是骂人的……

学子们无精打采,小文童却很高兴,告诉众人说:“先生们说你们很好,都是可造之材。”

言下之意,没有人被劝退,也没有人被降级为附课生。

提心吊胆,以为绝对会被赶走的众人同时松口气,然后不约而同朝着正堂的方向翻白眼。

…………

入学的日子定下来了。

书院讲学采取全院制,就是说从文童到生员,课程基本上是一样的。新生随时可以入学,除了大课以外,教授还会根据每个人的才学布置额外功课。

小文童说书院的学子确实要学骑射,每个月除了三场分别考课以外,还会定期举行射礼、蹴鞠比赛和捶丸比赛。

听说书院每个月有三场考试,而且每次考试都要按照排名赏罚,学子们的哀嚎声此起彼伏。

等文童说有射礼、蹴鞠比赛和捶丸比赛,一个个立刻转哀为乐,揎拳掳袖。他们常年读书,大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比不上族中其他子弟身体壮健,亲戚们在家中玩蹴鞠,他们总会沦为被取笑嘲弄的对象。

但在书院就不同了!一眼望去,大家都差不多,半斤八两,这下子他们终于可以公平较量一回了!

傅云英正蹙眉沉思,发觉众人有意无意瞟自己几眼,眼帘一抬。

学子们连忙齐刷刷收回目光,望天的望天,看地的看地,赏花的赏花。

傅云启啧啧几声,小声说:“英姐,你要小心,他们比不过你,这是打算在球场上报复回来!”

傅云英唇角微翘,挑挑眉。

好,她等着。

…………

在武昌府逗留了一段时日,货物都清点完了,铺子里的掌柜婉言催促傅四老爷回黄州县。

傅四老爷赖着不走,对傅云英和傅云启说:“我从没上过学堂,你们俩都考进书院了,四叔我沾个光,瞧瞧书院是个什么模样再走。”

傅云英是头名,可以优先选择自己住的斋舍。

傅四老爷精明,怕去迟了好地方被其他生员霸占,一叠声吩咐仆人收拾箱笼铺盖,巴不得立刻搬进书院。

一连两天,家中仆人们被支使得团团转。

这天收拾了行李,套上车马,傅四老爷特意骑马走在最前面,满面红光,喜气盈腮,一路大摇大摆往江城书院迤逦行来。

路上甭管遇到熟稔的还是不熟的商人,傅四老爷热情和对方打招呼,拐着弯把话题引到书院上,然后似有意似无意透露自己是傅云的叔叔,接着在对方的歆羡和恭维中假模假样谦虚两句。

“令侄个个一表人才,羡煞我也。”

“哪里哪里,比不上令郎。”

“我那个孽子!一天到晚东游西逛,文不成武不就,哪比得上云哥啊!入院考试头名,这可不就是板上钉钉的秀才举人嘛!连我家老太婆都知道云哥,说他给县里争光了。”

“他还小,也就是运气好,这才考了第一。下一次就不定了,哈哈……”

“哟,这么小就考头名,等长大了还了得?!”

“谁晓得他?我从来不管他,都是他自己上进。”

“傅老四,这就是你藏奸了!乡里乡亲的,你们家出了个举人二少爷,现在又有个云哥,老实说,你们家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秘方?”

“滚一边儿去!你以为读书是做菜啊?还独门秘方!”

“你是得意了,侄子这么出息,谁敢给你脸色看?”

…………

傅云英骑马跟在傅四老爷身旁,眼观鼻鼻观心,冷眼看着傅四老爷一路发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