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37.冤枉(2 / 2)


钟家大公子何其蛮横,撞死了傅家的驴,撞伤了傅家仆人,不仅不道歉赔偿,还因为迁怒把傅四老爷给强行扣下,连年少无辜的傅云启和傅云泰都一并掳走。官府的衙役本应该主持公道,可他们问都不问一声,为了讨好钟家大公子,睁眼说瞎话,诬赖傅家的驴惊了钟家的马,硬是把罪名扣到苦主傅四老爷身上。

傅云英闭一闭眼睛,她不喜欢这种只能坐在家中等待消息的感觉。

虽然傅四老爷没有生命危险,事情并没有到生死存亡的那个地步,但是这种无力绝望的感觉她太熟悉了。

她不想再经历一次。

可她现在只能如此。

二哥能帮她一次,下一次呢,第三次,第四次呢?

和上辈子一样,家人出事,永远只能苦苦哀求别人帮忙。

求别人施以援手并不可耻,谁没有求人的时候?但事事求人,未免太被动,太软弱。

二哥是傅家的顶梁柱……想和他一样成为家人的依靠,她必须拥有和他一样的身份地位。

傅云英缓缓睁开眼睛,望着庭院里于黑夜中发出淡黄晕光的萤虫,一字字道:“二哥,我想通了,我应该拜赵师爷为师。”

赵家是沈介溪的姻亲没错,但赵家并不是她的仇人。在无力抗争之前,她应该抓住所有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而且,离沈介溪近一点,未必是坏事。

傅云章怔了怔,意识到傅云英在说什么后,定定地望着她,片刻后,他脸上渐渐浮起一丝笑,手指微曲,俯身轻敲她的额头。

“老师会很高兴的。”

他轻声说。

“二哥,你高兴吗?不要哄我。”

傅云英仰头看着他,语气很认真。

傅家的人对她很好,这世上每一份关怀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她感激每一个对她好的人。

小家伙眼神真挚,目色清亮,口吻比诗会上那些讨论经籍注疏的学子还严肃,傅云章却有些想笑。

“高兴。”

他揉乱她梳得整齐的额发,轻笑道。

当初带她去见赵师爷,就是想诱骗老师收下她这个学生。老师曾教授过沈阁老的发妻赵氏,虽然放浪形骸,其实心如赤子,不会因为她是女子而看轻她。

他不知道自己能看着她走多远,老师可以给她提供更多庇护。

直到有一天,她羽翼丰满,摆脱种种束缚,真正主掌她自己的生活。



这一晚傅家上上下下都没睡好。

宵禁不便外出,傅云章这夜宿在大朝街这边宅院的客房里。

翌日天还没亮,他匆匆梳洗,换上一件八成新的月白色云纱袍出门。他昨晚托相熟的人下帖子请钟家人吃酒,宴席就摆在黄鹄矶的黄鹤楼里。

管事和铺子里的掌柜按着他的吩咐准备好银两和几大抬盒礼物,布匹绸缎,精细果点,新鲜时蔬,摞得满满当当的,着人送到钟家去。

不一会儿下人回来,“钟家接了二少爷的帖子,收了银子。”

管事和掌柜们松口气。

吃午饭前,听得门外仆人们惊喜的叫声传来,坐在正堂里等消息的傅月、傅桂和傅云英迎出五谷丰登大照壁,傅四老爷和傅云启、傅云泰果然回来了。

在牢里待了一夜,傅四老爷像是没事人一样,依然红光满面,傅云启和傅云泰却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头耷脑。

兄弟俩眼圈青黑,说话有气无力的,被仆人们架着送回房。

傅云英听到傅云启惶恐的惊叫声:“虱子,里面有虱子!我要把头发全剪了!”

傅桂和傅月本想安慰他几句,听到这一句,脸色大变,下意识后退好几步。

“爹,没受罪吧?”傅月搀扶傅四老爷进房,说话带了点哭音。

傅四老爷哈哈大笑,“没事没事。”

他低头闻闻自己的味道,眉头一皱,让仆人去准备香汤,回房梳洗。

等他换了身衣裳出来,花厅里的八仙桌上已经摆好饭蔬,傅云启和傅云泰没出来,傅四老爷吩咐下人把饭菜送到他们房里去。自己带着女儿和两个侄女吃饭。

他言笑如常,胃口很好,吃了两碗肉汤泡饭,频频给傅月、傅云英和傅桂夹菜,席间还说了几个笑话。

傅月和傅桂不禁被他逗笑了。

吃过饭,傅四老爷叫来管事,“快入秋了,该给月姐她们裁几套新衣裳。”

管事忙道:“花楼街的裁缝最好,其中一家是苏州府人开的,他们晓得南直隶时兴什么样式。听说知府家的千金也是请他们家做衣裳。”

傅四老爷大手一挥,道:“那就请他们家的。”

下午,裁缝上门给傅月、傅桂和傅云英量体裁衣。

裁缝常在内院行走,惯和妇人闺秀打交道,三言两语就把心头惴惴的傅月和傅桂哄得眉开眼笑。

两姐妹听裁缝讲楚王府和武昌府几大世家之间的八卦,听得兴致勃勃的,听到激动处,一个劲儿追问,早把昨晚的事忘到爪哇国去了。

在平民百姓们眼中,王府就和皇宫差不多,里头的秘闻对她们有莫大的吸引力。王爷和王妃每天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这样无聊琐碎的事她们都能听上三天三夜。

傅云英不得不佩服傅四老爷,不愧是走南闯北的人,平白无故受了场不白之冤,在牢里担惊受怕一夜,回家头一件事不是痛骂钟家大公子,而是花心思安抚傅月和傅桂。

量过尺寸,她回到房里,洗净手,让芳岁铺纸磨墨。

赵师爷提过武昌府知府的母亲赵善姐。深闺妇人一般只有姓氏,名字不为外人所知,但赵师爷却直呼赵善姐的名字,不是他不尊重赵善姐,而是赵善姐以画技扬名,坚持用自己的名字示人,不冠夫姓。

傅云英坐在窗前,凝望庭外肥绿的芭蕉丛,提笔蘸墨。

她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