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34.出行(2 / 2)

“姚家是郡望,所以姚学台才会这么说,不一定非要是苏州府姚家同支。比如姓王的人说自己乃太原王氏,是为了表明姓氏,不一定非要是太原人。”傅云章放下茶杯,道。

傅云英默默听他说完,漫不经心道:“姚学台崇拜姚广孝,二哥你为什么不试试姚广孝的文风?”

不要再研究姚文达的墨卷了,他本人喜欢激情充沛的文章。

“怎么想到这个了?”

傅云章早已经习惯她口中时不时蹦出惊人之语,没因为她转换话题太快而反应不过来,顺着她的话道,“姚广孝通阴阳之术,胸中有雄豪之气,文风亦霸道,旁人只能模仿他的句式,学不来风骨。”

这倒也是,傅云章自有他遣词用句的习惯,姚文达的文章他可以模仿,但姚广孝和他文风相差太大,突然去模仿,不一定能讨好姚文达,要是学了个四不像,那就不美了。

傅云英怔怔想了半晌,眼前豁然开朗,走捷径固然可以投机取巧,但是不能因此钻进牛角尖里去。

是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二哥,我明白了。”她轻声道。

傅云章并不问她明白了什么,含笑点点头,笑容温和。

她学习的速度比他预想中的要快多了,如同埋下一颗种子,眼看它发芽生根冒出柔嫩的叶片。现在的她需要更多阳光,同时也要经受雨水摧打,风霜磨砺,根须才能扎得更深。

只是,不知道她能不能承受得住。



甲板上其乐融融,不多时,王婶子上前,请众人去船舱吃饭。

傅云启和傅云泰玩兴正浓,找厨娘讨来几只青鱼和烧得透红的炭炉,要在船上烤鱼吃。傅桂、傅月围在一边看他们往呲好打过鳞的鱼身上抹盐粒子。

傅四老爷惯孩子,也不管。走下舷梯找到傅云章,邀他吃酒。

一进门,看到傅云章坐在书桌旁用功,傅云英坐在窗下的小杌子上,手里也捧了一本书在看,一大一小都很专注。

丫头、小厮们席地而坐,做针线的做针线,编草帽的编草帽,各司其职,没人说话,房里静悄悄的。

他摸摸鼻尖,又退了出来。

回到甲板,再看把袍角塞到裤腰里,趴在炉子旁鼓着嘴巴对里头吹气的傅云启和傅云泰,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傅四老爷终于明白为什么自从傅云英上学以后,孙先生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

以前没有对比,不觉得什么,傅云章太优秀了,不敢比,而且毕竟年长几岁。

可英姐比两个哥哥都小呐!

英姐早慧,不能拿她和两个皮小子比……那苏桐呢?苏桐和启哥、泰哥差不多大……

傅四老爷吹胡子瞪眼,自己生了会儿闷气。

那边傅云启和傅云泰被炭火燎着了,吓得哇哇大叫,叫声回荡在江面上,盘旋缭绕,久久不散。

傅四老爷哼一声,转身回舱。

眼不见为净。

这晚他们的船泊在一处渡口。江上风平浪静,夜里也可以航行,天亮前就能到达武昌府,不过因为有几个孩子在,又是出门玩,不必赶时间,傅四老爷便决定歇一夜再走。

渡口不止他们几条船,好几家的大船并泊在一处。

船停好后,傅四老爷和傅云章跟同行几条船的主人打招呼,互通姓名,彼此见礼。

大人交际应酬,疯玩了一天的几个孩子吃过饭便安置就寝。

傅桂、傅月和傅云英睡一间房,养娘、丫头严阵以待,分几班守在船舱前,彻夜不休息。

傅月好奇,“船上都是咱们家的人,别人进不来,养娘她们怎么一晚上不睡?”

傅桂吃吃笑,掀开薄被坐起来,小声说:“我听灶房的柳婆子讲过一个故事……”

她将那个故事娓娓道来:以前黄州县有个郑家小娘子,随父母远行,夜里宿在船上。渡口并泊的船上有位沈家公子,隔着江上雾茫茫的水气看到郑家小娘子,爱慕她的美貌姿容,趁着两船靠在一起,爬到郑家船上……

听到这里,傅月满面羞红,捂着脸道:“好了好了,我要睡了!”

傅桂撇撇嘴,“怕什么?这故事人人都晓得,后来郑家小娘子和沈家公子成亲了。”

躺在最外边的傅云英一时无语,傅桂大概不明白沈家公子爬到郑家船上之后发生了什么。

月华如水,洒下万道清辉。

枕着若有若无的潺潺水声入睡,连梦也是轻而软的。

翌日清晨傅云英起床时,头重脚轻,穿鞋的时候差点栽下床。

养娘抱着她坐稳,帮她穿好绣鞋,给她梳头。

渡口很热闹,说话声,走动声,孩子欢笑尖叫声,丫头开窗往江面泼水的声音汇聚成一片起伏的水浪。

傅云英去甲板透气,碰到蹲在角落里剥菱角吃的莲壳。

莲壳告诉她傅云章还没起身。

“昨晚碰到贵人了!”他咬开一只菱角,笑眯眯道,“隔壁那条船是新上任的武昌府同知李大人雇的,他很赏识我们少爷,硬要拉着少爷来一个什么秉烛长谈,少爷过了四更才回来。”

武昌府同知?

“李大人是南方人?”

莲壳摇摇头,“不,是北方人,好像是北直隶的,他说的是北边的官话。在京城当过官!”

如果是北方人,应该从陆路南下,怎么会坐船北上?

莲壳把剥好的菱角米往傅云英跟前一递,“五小姐,吃菱角。”

傅云英摇摇头。

莲壳缩回手,一口一个,转眼就把一捧白胖的菱角米吃光,含含糊糊道:“李大人要去江陵府,他要给魏家人迁坟。”

傅云英心口猛地一跳。

“什么魏家人?”沉默几息后,她压下心头震惊,问道。

“江陵府的魏家,以前出过很多举人的。”莲壳挠挠脑袋,想了半天,“后来他们家去京城了,没几年都死了。李大人说他受人所托,送京城魏家人的灵柩回乡安葬。”

魏家人葬在京师郊外的一处坟场里,傅云英每次祭拜家人,只能对着北方遥拜。没有朝廷允许,一般人不能靠近那个坟场,更别提为亲人迁坟。

“李大人叫什么?”

她不记得魏家有个姓李的亲戚。

莲壳道:“叫李寒石,生得白白净净的。”

傅云英仔细回想,李寒石这个名字是她头一回听说。

不是李寒石,莲壳说他是受人所托,谁托他帮魏家迁坟?

这个人能够说动皇帝,地位应该不一般。

难道是他?

不对,他远在天涯海角,不可能出现在京师。

傅云英轻轻握拳,这人愿意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安葬魏家人,一定和父亲交情匪浅。

又或者……有人故意这么做,想引诱她现身。

江面上的风裹挟着湿润的水气,拂在脸上身上,冷飕飕的。

她打了个寒噤,慢慢冷静下来。

坟迁过来了,总有前去祭拜的机会,不必急于一时,得先打听清楚李寒石背后的人是谁。

如果是居心叵测的人,江陵府不能去。如果是魏家昔日交好的故交,算是欠人家一份情。

她打定主意,回到房里继续看书。

翻了几页,听到外面传来说话声。

傅四老爷站在甲板上和什么人大声说话,渡口人声嘈杂,两边人说话都得拔高嗓音才能听得见。

不一会儿响起傅云章清凉柔和的声音,他和隔壁船上的什么人辞行,两人约定月余后再在武昌府小聚。

那个说话豪爽的人应该就是李寒石了。

傅云英侧耳细听,再次确认她不认得这个人。

傅家的船离开渡口,接着往北而行。

吃过饭,傅云英去找傅云章请教问题,却见他舱门紧闭。

守在门外的莲壳摇摇头说,“昨晚吃了太多酒,少爷头疼,刚才起来和李大人辞别,又睡下了。”

傅云章似乎不大能吃酒,每次参加文会诗会回来一定会醉倒。

暑热天醉倒可不好受,又在船上。

“我这里有金银花露,是我让灶房婆子自己蒸的,比药铺的干净,船上有冰,你调一碗冰镇花露给二哥吃。”

傅云英让芳岁把装金银花露的葫芦拿来给莲壳。

莲壳接过葫芦,谢了又谢,“五小姐真周到,二少爷最喜欢吃这个,家里也做,不过今年的金银花没晒好,都烂了。”

“就是给二哥预备的,家里还有许多,他要是喜欢,回头让丫头全送过去。”

莲壳笑着应了。



下午,江面上的船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慢,远远能听到鼎沸人声。

武昌府到了。

傅家的船慢慢驶入渡口。

武昌府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起初作为军事重镇而始筑城。其建制始于西汉,原名鄂县,三国时东吴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迁都于此,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更名为武昌。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以武昌府又名江城。元朝时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此后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武昌府毗连汉阳县、汉口镇。山南水北为阳,汉阳的名字由此得来。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汉水新河道北岸形成一座新的市镇——汉口镇。汉口镇以其优异的地理条件,迅速赶超汉阳和武昌,成为一座新兴商埠。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

别说很少出远门的傅月、傅桂,连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傅云启和傅云泰两个皮猴子都被武昌府的繁忙景象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