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章(1 / 2)





  无奈韩姨妈气头上,那肯善罢甘休,越闹越来劲。

  眼看着刘推官将令箭丢出,韩原海眼疾手快在令箭未着地时便扑去接住,回头对韩姨妈道:“娘,你这般大闹公堂,到时就算爹来了,也救不了你。”

  此时,韩孟悠悠转醒,姚捌的师爷赶紧出去和刘推官耳语几句。

  韩原海则在堂下扑通扑通地磕头,“大人,这些银票虽不是我母亲的,可也并非窃取而来的,是……是我家表妹的。”

  韩姨妈一听想去捂住韩原海的嘴已经来不及了,“你胡说些什么,这些银票就是我的,就是我的。”

  韩原海羞愧难当地抬头看韩姨妈,“娘,表妹已经被你逼去庙里了,为何你还不放过她,还要夺她的银子,你让她一个姑娘家以后如何度日?娘,当年姨父对我们家百般照顾,如今且不说以涌泉相报,却将他留在人世的唯一血脉逼迫至此,姨父姨娘泉下有知……”

  韩原海的话戛然而止在韩姨妈的一个耳光中。

  而韩孟则恨不得再度昏厥过去,以眼不见为净姚捌那种看他们一家子是“奇葩”的目光。

  姚捌的算盘不过是看在如今皇帝对韩施巧多有偏袒,不论韩家今后是否得鸡犬升天,如今攀上几分交情不得罪了去总是没错的。

  于是便有心做顺水人情请韩姨妈保媒,可如今见识了韩姨妈的德行,姚捌尤为担忧儿子的姻缘。

  请这样的人保媒,别到时亲家没结成,倒成了仇家了,姚捌不由对韩孟道:“吃了这场官司,嫂夫人怕是也没心思为我儿保媒了,这还是延后再做打算罢。”

  这两家结亲那有延后的道理,这无疑是借韩姨妈保媒拉近两家关系的事黄了。

  韩孟就觉得脸面丢尽,连吃了韩姨妈的心都有了。

  堂上,韩原海摸摸火辣辣的脸颊,却坚决继续道:“大人,这些银票的确是我表妹袁瑶的,绝非来路不明的不义之财。表妹如今就在南山寺,可请她来作证。”

  嗷的一声,韩姨妈哭骂开来。

  刘推官看看堂下捶打着儿子的韩姨妈,又看看身边的师爷,见师爷点头,虽心中不悦被干预,却也不得不扔出令箭,让衙役去南山寺请袁瑶来。

  回头再说袁瑶。

  袁瑶主仆正被南山寺的知客尼带往的寮房。

  不用看寮房里头,就看房外堆放杂乱的破旧农具,便知那寮房原就是杂物间。

  再推门进去,果然满满当当一屋子的杂物。

  青玉不由得质问其知客尼,“为何早先没将屋子清理了出来,这如何住得?”

  知客尼一脸的尖酸刻薄,“就给寺里半吊钱的供养,还想寺里把你们当千金小姐地服侍,想住舒坦就自己动手。”说完,用鼻子哼了声就走了。

  想也知道韩姨妈不会多给银子供养她袁瑶在寺里的,可也没想到会只给半吊铜板而已。

  青玉恨得把银牙都快磨碎了,只悔在大兴钱庄只说是失窃轻了,该说被谋财害命了才是。

  无奈之下,主仆三人只有自己动手清理屋内的杂物。

  也只一盏茶的功夫,从外头又来了三人。

  一是去而复返的知客尼,二是方才连面都不愿和袁瑶她们见的掌院出于师太,最后一人是时常跟在霍榷身边的小厮——郑爽。

  人未近,郑爽声便先到了,“这等地方怎能住人,亏你们还是出家人,这般势利。”

  知客尼姑一路低头不敢言语,出于师太一脸媚笑刚要说些什么挽回面子,就被郑爽甩了袖子,往袁瑶这边来了。

  来到袁瑶跟前,郑爽深深地拜礼,“袁姑娘,我家二爷进宫了,一时脱不开身,让小的来转告姑娘,二爷始终与韩家无亲无故,没道理强迫他们将姑娘带回,但请安心住在寺中,姑娘的一切供养皆由我家二爷支付,绝不让姑娘给人狗眼看人低,欺辱了去。”

  郑爽最后一句,瞥向了出于师太,让她脸上一阵青红。

  正文24第四回聚散离合(五)

  自从袁家败落,袁瑶饱尝世间的人情冷暖。

  虽然知道霍榷也不过是受韩施巧所托,但依然对他心存感激。

  因她这样的孤女就算把银票拿回了,少不得也要看别人的眉眼高低,更有怀璧有罪之险,亲姨妈尚且要算计她的银票,更不用说外头的人了。

  但若有镇远候府为依靠,旁人就有了顾忌。

  袁瑶向皇宫的方向福身,“大人的恩情,袁瑶铭记在心。”袁瑶是绝对说到做到,且还有心图报。

  袁瑶主仆从寮房搬到了精舍。

  这寺中的精舍虽比不上富贵人家的院子,却也是难得的清净雅致的。

  而且袁瑶选的是最为偏远的院子,离后山的竹林最近。

  那日里满山飞舞的竹花只剩下枯黄的竹枝,可若是细看便会发现新的碧翠正在破土而出。

  相信不久的将来定又是一片生机蓬勃。

  刚收拾好箱笼,便有姑子来报说是顺天府的衙役有请。

  袁瑶知道能拿回银票了,心说:“还以为姨妈多少都能忍耐个一两日的,没想这般迫不及待。”回头吩咐青玉,“你留下。”又对青素道:“更衣。”

  青玉听说韩姨妈吃官司了,正是瞧热闹的时候怎么会愿意留守,便撺掇起青素来。

  青素不多想便来给青玉当说客,边给袁瑶换上青灰的僧袍,边道:“姑娘,听说韩太太吃上了官司,此番叫你过去,就怕她为求自己脱身栽赃姑娘。我是个笨嘴拙舌的不如青玉,姑娘带上青玉到时也能在口舌上多个助力,不至于吃了亏。”

  袁瑶将长发高高绾在头顶,束成一髻,别上一支木簪,从铜镜中看了眼青素,悠悠叹了口气,不置可否,只道:“傻丫头,去把青玉叫来。”

  青素以为事成了,高高兴兴就去唤青玉。

  青玉进来时,见袁瑶正品着南山寺特有的竹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