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悠哉农家生活第20节(1 / 2)





  羞恼的李子雨恨不得双手捂脸,脸一片烧红,耳边还似响起了杲远安的嘲笑声。

  “写的不错。”

  “诶?”

  杲远安认认真真的将她的字打量了一遍,浑厚的嗓音带着丝安定人心的力量,“第一次写能成这样,比我厉害了不少。多练练,指不定有一天还能超过厉害的我。”

  “咦?”

  李子雨错愕的抬眼望着杲远安的侧脸,试图看穿他的内核。这人还是杲远安嘛!

  “看什么看,你离超过我还久着呢,毕竟我可厉害了。”杲远安嘚瑟的理了理衣领。

  额,正常了。

  李子雨习惯了他的嘚瑟,他一时不这样还不习惯了。

  “雨丫头。”远方,一尖亮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李子雨抬头,居然是钱秀才。

  钱秀才一身学生长衫,脑袋扎的是书生头,背的书篓,看模样似乎刚从书院走出来。

  他脸色铁青,眼前的男子身形虽然瘦削,但比起自己却高大了半个头。更让他倍感刺眼的是,那个熟悉的娇娇俏俏的女子,正歪着脑袋紧紧的依偎在他的身边!

  虽不知什么事情让一向方正守礼的钱秀才神情这般难看,出于上次对钱秀才的好感,李子雨礼貌的打招呼,“钱大哥。”

  “你怎么在这里。身为女子,怎跟一个男人靠这么近。不知道会惹来闲话吗?”钱秀才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眼神严厉,语速稍快,李子雨一脸懵。

  这,这人是钱秀才?上次不是这样啊?这回是怎么了?

  她脑袋里转了一圈,虽然觉着钱秀才的怒火来得莫名其妙,但结合他的话,李子雨猜测应该是为自己的名声着想,强压下心中的不适。

  “我与李姑娘乃未婚夫妻,虽需避嫌,但稍走近一些也是无妨,毕竟当今圣上提出民风要开放,不得像前朝那般守旧落后。”杲远安状似个没事儿人,收回手朝天拱了拱,语带恭敬。

  杲远安话说到一半,钱秀才的身子不稳当的晃了晃。这才几日功夫?什么时候,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待他话说完,钱秀才再无力反驳。

  钱秀才是个聪明的读书人,不仅钻研四书五经,还在学着研读皇上的圣令,以图了解当今圣上看重哪方面的人才,自然知道对方此言不假。

  他强撑着稳住身子,从鼻腔里轻哼一声,脸上仍崩得紧紧的。

  两人僵持住的气氛委实过于明显,虽不知俩人因什么事情不对付,站中间的李子雨不由做起了和事佬。

  “那个,钱大哥也别站着了坐下歇息歇息吧。远安也快坐吧。呵,呵呵。”李子雨起身将茶盏归位,又抽出一条板凳,招呼钱秀才过来坐。

  钱秀才闷哼一声,还是走了过来。

  杲远安心知肚明,毫不在意的潇洒一笑,老神在在的坐下,取了一茶盏高高扬起倒下,浅绿色的茶水沿着茶壶口流出来,溅在墨黑色的茶盏里,别有一番风味。

  他眼睛微阖,浅抿一口,端是风流自在,说不出来的仪态风韵甚是招人眼。

  钱秀才长得没有多出众,标准的国字脸,方方正正。身形是略瘦削的,浅色书生衫穿在他身上空洞洞的。再加上他素来熬夜看书,将眼睛熬得已不大好。周身气质有些狼狈萎靡,看着便不如杲远安自在。

  明显的对比差距,让钱秀才暗自咬了咬牙根,一向沉稳的性格首次有了破裂。

  他抬眼瞟到杲远安手侧的书,微微有些讶然,尔后又皱起了眉头,“这书可是你的?”

  唔,这是什么开场?

  “是的,可有不妥?”杲远安搁下杯子,回道。

  “看兄台也是个读书人,怎这般待书?”钱秀才也不客气,直言。

  不提墨笔纸砚之贵,但说书的易破。钱秀才都会每读书,必先以清水洗手,再小心翻阅。书院里,就数他的书保护得最好。这一点,让他引以为豪了许久。

  杲远安看了看手侧半卷的书,心下微哂。不过是为着看书方便,略折了一下,怎么就是非善待?

  他虽不是个爱读书之人,但在朱某人的影响下,对书该有的敬畏之情还是有的。

  “兄台怕是严重了。杲某不过是为着方便折着看罢了。”

  “呵,你可知道你每一条折痕,对书而言都是一道伤害?”钱秀才敛眉轻笑,“此次你为图方便,折书而看,下次再图方便,又折书而看。脆薄如斯,当得起几折?研读次数稍多,少不得脱页掉落。”

  杲远安眉目轻敛。老实来讲,他说的话确实有道理,不过挺想告诉他,能读一次对自己而言已是分外难道。

  但此言一出,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兄台言之有理,只是杲某有一言不知当讲还是不当讲。”杲远安挺胸沉气。

  钱秀才果然拿眼望他。

  “这书的存在便是为了让人读。你道它干干净净,完完整整的模样是对他好。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被人造出来,是干干净净赤条条的,等他虽时间的流逝消散与天地之间,也是了无痕迹。你道它来这一遭有何感想?”他顿了顿,看钱秀才凝眉,又开口。

  “在下每一次折页,便代表我看过这部分的内容。每折一次,便代表它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次,你道它欢喜否?更甚至,我在其上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无论对错,皆是对它的解读反馈,你道它更欢喜否?”

  杲远安之言,直撞心扉。钱秀才认真咀嚼,竟觉得分外有道理。

  书,为何而存在?

  书者,师也,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读书之人,不对书有所反馈,不留有些自己的感想体会,以后又怎知当时自己的想法,又从何而知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