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花团锦簇第80节(1 / 2)





  庚帖拿回来之后,送到相国寺给主持方丈算过,然后在佛前摆放了两天,又在将军府的祠堂里放了一天,第四天的时候,谭丽娘穿戴一新,在白夫人的陪同下,带着那只紫气东来的镯子到苏将军府亲手给苏晨戴上,过了文定写了聘书,亲事定下来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中秋,怀瑾不在家,中秋节过的都没有意思,一家人围在一起随便吃了顿饭,连月都没赏——傍晚的时候突然阴天了,还起了风,不过没有下雨。

  过完了中秋谭丽娘就开始掐着日子算,算怀瑾还有多长时间到家,等啊等到九九重阳节,只等回了管事带回来的一封信,信里头怀瑾说考完试先不回家了,要在外游历几个月,路线没说,只说会在春节前回来,中间会不定时寄信回来的。

  谭丽娘捏着信想骂人,最后只说了一句“儿大不由娘”,脸色很是失望。

  呦呦倒是觉得挺好,拉着谭丽娘的手劝她,“好男儿志在四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再说不出去碰碰壁吃吃苦,怎么知道家的温馨娘的温柔?到时候他就后悔啦。”

  怀瑾会不会后悔怀宇不知道,不过他看娘倒是被呦呦哄好了,心底也就放下心来,决定换个话题转移下谭丽娘的注意力,“十月初十是太皇太后的千秋,娘,咱们家准备什么呀?”

  今年太皇太后的千秋和往年不同,今年是太皇太后的七十寿辰,古语云: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七十岁寿辰过完人真的是过一年少一年了,所以皇上决定大办,同时让吐蕃使臣好好领略一下大鸿的繁华实力。

  说起来,大鸿和吐蕃的谈判早就告一段落了,各种割地赔款也都协商好了,皇上甚至还跟他们要了许多吐蕃才有大鸿还没有的种子,可是无论是三皇子还是使臣,没有一个提出要离开。呦呦甚至跟萧沐仁打趣说过,一定是吐蕃三皇子和使臣们喜欢上了大鸿的繁华,舍不得走了。

  话说回来,谭丽娘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从年初开始,我和呦呦两个一起绣了一副千寿图的屏风,到现在还有五六个字就绣好了,我又另外单独做了一双鞋,呦呦说她又做了一道点心?”说着转头看向呦呦。

  呦呦正在桌子上写东西就,是她最新想出来的集中方便面的配方,听到谭丽娘问话就点头,“我让人打了几个寿字、菊花、寿桃的模子,准备做些山药枣泥糕。”她其实想用紫薯来着,可惜这个时代居然没有。

  怀宇点头,“那不用着急,还有一个月呢。”

  “还不着急呐,”呦呦笑起来,“你不知道娘绣个字要几天?快的话用五天,慢的话要十天。那线分的,一根线要分成八股,我分线分的眼睛都花了。那扇屏风,就这么大,”呦呦伸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两尺见方的图形,“要绣一千个字,每个字只有这么小。”

  “我知道。”怀宇笑,“你忘了那一千个字还是我写的?光找字我就找了一个月,家里的字帖都快被我翻烂了。结果抄完一遍娘告诉我,字太大了。”说完,兄妹俩一起笑了起来。

  “你们俩就笑吧,呦呦不快点帮我分线,等到日子了绣不完怎么办?”谭丽娘嗔了他们俩一句。

  “知道啦,这就来。”说着让人将桌上的纸笔收起来,自己洗了手擦干去帮谭丽娘分线。

  十月初一那天,是花苏两家商议好的过大礼的日子。花家的请了诚国公夫人、皇上的表姑新城郡主、内阁学士曲学士的夫人、大理寺卿赵大人的夫人四个父母公婆健在儿女双全的夫人做全夫人,会同媒人白夫人,带上聘礼聘金到女方家中。

  谭家的聘礼除了一百九十九两金和一千九百九十九两银、九样玉器首饰、四样糖果点心外,另外还有三十种,用玉雁代替的活大雁、代表祥和的整羊、清酒白酒、粳米黍米、卷柏蒲苇、缕缝衣五色丝……一共四十抬,全都由花易岩请的御林军里精壮的小伙子们抬着送去。

  八十个精壮俊俏的小伙子抬着精心准备的聘礼聘金,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声势浩大,引来不少围观的民众,有好热闹的人跟着送聘队伍到了苏将军府,这才知道竟是新科状元郎聘了大鸿第一女将军为妻,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状元郎好胆色,居然敢娶一个母夜叉,还有人说状元和女将,一文一武天作之合。

  外边人怎么说的呦呦他们并不知道,也不在乎,等送聘礼的队伍从苏将军府回来,并带回了女方的回礼后,花家大开宴席,宴请宾客,那些帮忙的御林军小伙子们每人得了五两的红包,又饱饱地美餐了一顿,都十分高兴。

  过了大礼,就意味着婚事正式订立,以后两家就要以姻亲之好往来了。等到过完年怀宇十八岁了,就找个吉祥的日子成亲,又是将军府的一等大事。

  纳征过后没几天就到了十月初五,各地进献给太皇太后的寿礼都陆续送进京里,放在了各省府的会馆里,等到初十那天再搬出来送到宫里。既然是进献给太皇太后的寿礼,自然都是十分贵重的,为了防止又丢失盗窃等事,京里的治安管的格外严,不止京都府衙役捕快们,就是御林军都加入巡逻队伍了。

  自从花易岩任职了御林军总兵,御林军一改以往的自由散漫,变得纪律严明起来,训练强度加强了,整个御林军的的面貌都与往不同了,走在大街上十分引人注意,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的,有大胆的还上前塞个荷包手绢什么的。

  御林军一忙起来,花易岩自然也不得清闲,这些天早出晚归的,能赶上家里按时吃饭就不错了,有几天晚上甚至都不回来。虽然忙是忙了点,好在并没有出什么岔子,平安无事地到了十月初十。

  寿诞典礼在寿安宫的大殿举行,未时正,寿诞典礼正式开始。首先是皇上带领皇后和皇子们磕头叩拜,接下来是一众有品阶的嫔妃叩拜祝寿,然后是亲王郡王公主们携家眷分别叩拜,最后是官员和女眷们三叩九拜贺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皇太后受了众人的拜贺,接下来由太监唱礼,这个王爷送了什么,那个公主献了什么,这个府献了什么特产,那个府献了什么祥瑞,都一一唱喝出来。因为贺礼太多,光唱礼就唱了近一个时辰。

  贺寿唱礼结束后,是自由活动时间,贵妇夫人们在寿安宫的花园里闲坐聊天。为了太皇太后的此次寿诞,宫里好好布置了一番,光寿安宫里,就摆了几百盆不同品种开的正盛的菊花,供人闲坐休息的石凳长椅上也铺了垫子防寒。

  呦呦在石桌旁的一个凳子上坐下,旁边是几个其他郡王公主的孩子,见到她都热情的打招呼,呦呦也打招呼,坐下来问她们在聊什么,心里却是暗自嘀咕,不是说吃食就是说首饰衣服,反正没别的。

  “我们在说洋人啊,呦呦啊,你知道吗?”大长公主家最小的郡主敏敏往她身边挪了一个位子,“你经常上街,肯定听说了吧?”

  呦呦还真不知道,她最近不是坐在窗前给谭丽娘分线,就是坐在桌边研究方便面的配料,已经有一阵子没出去过了,于是就十分捧场地问她,“什么洋人啊?我最近在家帮我娘做事,有差不多一个月没出去过了,有什么新鲜事吗?”

  敏敏一听连呦呦都不知道,那显然是自己最先知道的,忍不住洋洋得意,告诉呦呦始末。

  重阳节之后,京城里来了一个长着黄色卷发的老头,说着含糊不清的大鸿话,信奉什么上帝,说“信上帝得福报得永生”,每天在菜市口砍头的台子上演讲,鼓吹别人跟他一起信上帝,不过京城里的百姓就看个热闹,看完到点就回家吃饭,吃完饭再来接着看,这几天把小商贩都招来了,于是就有人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热闹,跟戏台底下似的。

  “那,那个洋人现在在哪儿啊?他平时吃什么?”呦呦假装好奇地问,心里却在嘀咕,洋人什么的,她见过一大把,还见过黑头发黑皮肤的人呢。

  “听说被皇上召进宫里了,每天给皇上讲授天文和算学,还教洋文,大皇子跟着听过几回,说可绕舌了,管请安叫‘哈喇’,”说完大笑起来,“你说有意思吧,请安叫哈喇,哈喇哈喇,哈喇子嘛!”

  几个女孩子被她的话给逗的大笑起来,呦呦也跟着呵呵笑了两声,拿了个苹果咬了一口,心底不知是同情她们还是嘲笑她们。

  几个人正坐着聊天喝茶吃点心,太皇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过来来请呦呦,说太皇太后请她过去说话。这么多女孩子,郡主县主的都在,却单单只叫了呦呦一个人,立刻有羡慕嫉妒的目光看过来。呦呦假装无所察觉地站起来,对大家点头然后跟着宫女离开。

  正殿只有皇后等人在,宫女领着呦呦绕过正殿,到了东配殿。东配殿里,太皇太后靠在榻上,正闭目养神,黄姑姑站在她的身后给按摩肩膀,见到呦呦进来伏在她耳边说了句什么。

  太皇太后缓缓睁开眼,对着呦呦招招手,“过来,丫头。”

  呦呦走过去,屈膝福礼,“太皇太后。”

  “叫皇祖母。”太皇太后轻轻笑道,“和阿毓定了亲,就得叫皇祖母。”

  呦呦走过去,在脚凳上坐下拿过一旁的小锤给太皇太后敲腿,“不和阿毓定亲,也叫您祖母,外祖母!”

  太皇太后听了更加高兴,“所以啊,咱们这叫亲上加亲,要更加亲近才行。”

  呦呦点头,笑着答应下来,“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没事,就是找你唠唠嗑,没意思了吧?给我读会儿书吧,就那本《浮生梦》,从第八章读起。”太皇太后说完,就又继续闭目养神了。

  呦呦转头找了一下,在旁边的小几上找到那本《浮生梦(三)》,打开翻到第八章,匀速地读起来。

  读了一刻钟多点,外面就有宫女进来了,说时辰到了,宴会要开始了。呦呦收起书本放到一边,扶起太皇太后,由着黄姑姑帮她穿上大礼服戴上冠,搭着呦呦的手,朝正殿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这次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没有存够了。

  ☆、第一一七章(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