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七章才德论





  “陛下口谕,宣左武侯卫右郎将赵文振两仪殿觐见。”

  谢公公先是冷冷地扫了赵文振一眼,而后方才面无表情地宣了太宗的口谕。

  “微臣遵旨。”

  一听是这么道旨意,赵文振不由地便是一愣,没旁的,概因照惯例,唯有极品重臣才有资格于散朝后到两仪殿面圣的,可他眼下不过只是小小的正五品上的中级将领而已,无论资格还是资历,显然都差得太远了些。

  “赵将军,您请。”

  谢公公宣完了口谕之后,连看都没看赵文振一眼。便即走了人,倒是跟在他身后的一名小宦官很是机灵,紧着便抢到了赵文振的跟前,躬身摆手地便道了声请。

  “有劳了。不知公公怎生称呼?”

  算上这回,都已是连着三次遭谢公公冷遇了,赵文振实在是有些个莫名所以。

  “赵将军客气了,小的林荣,您叫小的一声小荣子便好。”

  一瞧见赵文振冲着自己拱手,小宦官自是没敢轻受了去,一边慌乱地侧了下身子,一边讨巧地自报了家门。

  “原来是林公公。初次见面,还请多多关照则个。”

  这一见小宦官如此机灵,赵文振立马便起了结交一番之心思,这便与笑谈间,手指轻轻一弹,将一张折叠好的两贯飞钞弹进了小宦官的衣袖之中。

  “不敢,不敢,赵将军,您请。”

  林荣明显还是个新手,这一感受到了赵文振的“诚意”,当即便激动得脸都泛了红。

  “林公公,某观那谢公公对赵某似乎有些误会,不知这是……”

  诚意既是给了,那当然是得回点本的,这么个算盘,赵文振自是打得麻溜无比。

  “谢公公有个外甥,本是国子监监生,名叫陈豫。”

  林荣显然没打算为谢公公保密,只见其哂笑了一下之后,低声便给出了答案。

  “原来如此。”

  得,这回真相大白了,怪不得这货每回见到他赵文振,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敢情就是仇人来着……

  “微臣叩见陛下。”

  待得赶到了两仪殿时。赵文振这才发现房玄龄等宰辅们居然都在,心中难免有些惊诧不已,但却并未带到脸上来,也就只是恭恭敬敬地冲着太宗行了个大礼。

  “免了,文振,你来得正好,时文(萧瑀的字)先前方才刚谈到才与德当何者为先的问题,卿对此可有甚见解否?”

  于两仪殿中,太宗明显很是放松,根本没等赵文振谢恩,便已是笑呵呵地发问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才与德当得并重才是。无他,有才无德者,才愈大,患亦愈大,自古以来,奸佞无不是有大才之人,唯缺德尔;至于有德而无才么,在野,或可称好好先生,于朝,则是尸位素餐之徒也,殊无用处。故,在微臣看来,才德兼备方是社稷之栋梁。”

  尽管太宗说得含糊,可赵文振一听便知萧瑀那番所谓才与德何者为先是冲着科举制度来的,但却并不说破,而是就事论事地陈述了一通。

  “嗯,文振所言甚是,只是这德该如何考究为宜呢?”

  身为上位者。太宗自然希望手下才德兼备之人越多越好,问题是才易辨,而德难究。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究竟如何显然不是那么好判断出来的,别说现如今了,便是资讯极其发达的后世,也一样无法做到准确无误,对此,赵文振自是心中有数得很,此时此刻。他所能说的也就只是把孔子的语录搬出来罢了。

  “唔……”

  太宗对赵文振给出的答案显然不是太满意,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准确地判断出他人的德行究竟如何。

  “陛下,微臣有诗一首可解您之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得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是唐初,又不是《西游记》。哪来的照妖镜,就算有,那也不是赵文振所能捣鼓到的,这当口上,他也只能是无耻地又剽窃了白居易一把。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好,说得好,爱卿果社稷才也!”

  赵文振这么一出口成章之下,太宗顿时为之龙颜大悦不已。

  “陛下过誉了,微臣只是以为德当有公私之分,一心社稷者,乃公德也,此为大节,但消能守,即是良臣,至于私德么。有则大佳,稍有欠缺,亦属正常,无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使圣贤,亦偶有小过,行大事者。何拘于小节哉。”

  谈到了德行,赵文振立马便又借题发挥了一把,没旁的,概因他自己身上也同样存在着不少的小毛病,为防将来遭人攻讦,这当口上,趁着太宗高兴,自是须得先打上几记预防针才是。

  “斯言大善!”

  太宗身上同样是小毛病不少,屡屡遭魏征等直臣的犯颜进谏,每每都被搞得很是下不来台,而今一听赵文振如此说法,知己之感顿时便就此大起了。

  “陛下,臣以为文振所言只适合于臣等,不适于君王,无他,臣有过,君罚之,君有过,天罚之,是故,为君者,断不可因善小而不为,亦不可以恶小而为之。”

  太宗显然是高兴得太早了些,这不,他的话音未落,就见魏征已从旁闪了出来,朗声便进谏了一番。

  “嗯,玄成之言甚是有理,朕知矣。”

  太宗正自乐呵着呢,被魏征这么一顶,满腔的兴奋顿时便就此化为了乌有,偏偏还没法说魏征的不是,也就只能是闷闷地应了一声了事。

  “陛下圣明。”

  尽管已瞧见了太宗满脸的不爽之色,可魏征却显然并不以为然。

  “朕乏了,有事明日再议也罢。”

  太宗是明君不假,可与此同时也是个感性之人,在心情已坏的情况下,自是无心再往下议事了,也就只丢下了句场面话,便即就此转入后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