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燃烧的蜂鸟(出书版)第36节(2 / 2)


  2

  有人说,年纪大的人喜欢小孩和年轻人的原因,是因为风烛残年的老人更加渴望旺盛的生命力。虽然档案室的大姐五十多岁,还不至于风烛残年,但是对蓬勃的年轻人还是十分欢迎的。在得知冯凯二人要来档案室帮忙后,她还特地画了个眉毛。这让刚刚赶回来的冯凯觉得十分违和。

  违和归违和,冯凯还是一如既往地嘴甜。冯凯来的时候,大姐正在整理卷宗目录,而顾红星默默地在档案室里排档案,两人没有说话。可是冯凯一到,档案室立即就有了欢声笑语。冯凯“大姐”长、“大姐”短地叫着,话不停地聊着家常,让档案室大姐喜笑颜开。

  毕竟大姐在档案室工作了一辈子,虽然档案没有分类、也不是按时间排序的,非常凌乱,但是大姐凭着职业经验,还是对大部分卷宗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在大姐的帮助下,档案的整理工作就顺利多了,效率也提升了不少,也没有冯凯想象中那么累人了。

  让冯凯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就把1970年之前的案件档案都整理好了,按时间顺序和案件类别分门别类,还做了登记和检索查询。只不过这一整天,顾红星除了询问档案整理的事情之外,一句话也没有多说。

  下了班,冯凯和顾红星回到了宿舍,走上了二楼,就闻见了一股肉香。原来隔壁的袁婉心正在一个煤炉子面前炒着菜,旁边的林淑真也在忙忙碌碌的。

  袁婉心见二人上楼,歪头甜甜一笑,没有说话。

  “我做菜没有丫丫做菜好吃。”林淑真则是连珠炮似的说道,“所以我就让丫丫调了班,回来帮忙。快快快,你们俩先到我们宿舍坐。”

  顾红星这就明白了冯凯上午的时候为什么要离开了,原来是找林淑真给他们开荤。

  “等会儿哈,我们回去拿碗筷。”冯凯走到锅边嗅了嗅,高兴地说道。

  “对,对,对,有能盛菜的缸子多拿几个,我们这煤炉子都是找楼上借的。”林淑真被油烟熏得眯起了眼睛。

  “你们这是干吗啊?”顾红星回到宿舍,问冯凯。

  “我出钱买菜,她们出力做饭,多联络联络感情。”冯凯在柜子里找着饭盒和茶缸,说道。

  “这又是你的主意吧?”顾红星说,“咱们自己的事情,总是麻烦别人干吗?”

  “嘿,你要去她们那儿吃饭,林医生别提多高兴呢。”冯凯意味深长地说道。

  顾红星没再多说,两个人去了隔壁宿舍。袁婉心做了六菜一汤,冯凯又去门口国营餐馆买了一捆啤酒,四个人又开始边聊天边吃了起来。

  顾红星和上次开豁一样,话没有多说。但是和上次不一样的是,还没怎么吃菜,他就喝下去了两瓶啤酒。不怎么喝酒的他,此时脸上红彤彤的,上半身也开始摇摇晃晃起来。

  家常聊了好一会儿,冯凯引入了正题,说:“你们听说过一个英国的将军威灵顿没?他原来打了败仗,逃难到了一个村庄。当时他心灰意懒,准备一死了之了。可是就在他准备自裁的时候,看见墙角有一只蜘蛛在结网,刚刚拉起一根丝就被风吹断了,蜘蛛并不气馁,又重新拉,结果又被吹断了。威灵顿看到这些,立即受到了鼓舞,最后打败了拿破仑。人生就是这样,面对困难和挫折,态度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说那么远的。”林淑真扑哧一笑,说,“要我说,勾践的卧薪尝胆比外国人的故事精彩多了。”

  袁婉心也跟着笑了。

  “你们别说了,我知道是什么意思。”顾红星舌头有些打转,“这些道理我都懂,我能调整好自己。”

  “你可别逞强了吧。”冯凯有些担心地说,“你从来不酗酒,就是喝也只喝那么一点点。你长了二十年,什么时候喝醉过?”

  “就一次,就这一次,行吗?”顾红星伸出了一根手指,说道。

  古人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但在顾红星身上好像并不是这样。不知道是酒精的作用,还是林淑真鼓励的作用,第二天顾红星的情绪就好了很多。虽然他还是绝口不提女工案的事情,但在整理档案的空闲,也会和大姐聊一些家常了。

  可能是觉得自己做菜自己吃很温馨,冯凯这天下午提前下班,居然去买了个煤炉子回来,然后自己琢磨着生火做饭。做饭这件事对于冯凯来说轻车熟路,但是生火实在不是他的技能范畴之内的。弄了一鼻子一脸的灰,总算是把炉子弄着了。

  晚上,四个人又在一起吃了一顿,聊的还是那些励志的话题。而次日一早,顾红星的情绪又好了一些,这让冯凯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

  随着一天天情绪的变化,顾红星在即将把档案室整理完毕的时候,又有了重新拿起女工案的卷宗的信心。这本卷宗他们之前是看过的,但是重点是看现场拍摄的照片。而对于穆科长他们进行的调查访问笔录,他们则没有多看。除了勘查笔录和调查笔录之外,其实卷宗里还有很多其他的附件,比如女工吴秋月的指纹卡。可能是因为尸体已经残缺不全了,所以老马当时只采集了她八根指头的指纹,有的还不完整。

  顾红星用相机拍下了指纹卡,然后开始翻看调查笔录。没想到这么一看,就看出了问题。

  在一份陈秋灵署名的调查笔录中,被调查人——三车间的某工人说,在出事前半个小时,他还看见吴秋月正在机器旁边的凳子上坐着,翻看着一本笔记本。当时机器正在正常运作,因为噪声比较大,还有很多灰尘,所以大家都离机器比较远。吴秋月是机器管理员,所以必须在机器旁边监督机器的正常运转。不过基本上也就是坐在旁边看着,没有什么具体的活儿要做。因此,她便拿着一份报纸、一本小说在机器旁边看,这也是吴秋月的日常状态。当时陈秋灵还问了一句:“为什么你知道是一本笔记本,而不是一本小说?”那人说,小说的封面都比较好认,笔记本是白色皮革封面的,所以与众不同。

  陈秋灵寥寥几笔,记录下了这段供述,却并没有把它当回事。然而,陈秋灵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场勘查记录中,并没有提到什么白色皮革封面的笔记本。不过也可以理解,这个时代的技术部门和侦查部门之间还没有完善的沟通机制。

  顾红星在几十份笔录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他把笔录拿给冯凯,说:“笔记本,你不觉得有些耳熟吗?”

  “你说徐二黑和徐茂偷的那本笔记本?”冯凯想了想,说,“可是徐二黑说的是过年前后找到的笔记本啊,这样算起来,和女工案距离有半年多的时间。”

  “如果是女工案发后,就一直藏在那里,半年后被徐家人发现了呢?”顾红星说。

  “那倒也说得过去。”冯凯眨巴眨巴眼睛,说,“不会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吧?”

  “我们应该把徐二黑说的笔记本找出来看看的。”顾红星说,“即便和女工案没有关系,也算是证明徐二黑证词的一个依据。”

  “这还用你说吗?我早就安排了。”冯凯说完,想了想,接着说,“我让派出所找到之后,送预审科入卷的。可是,好像这些天来,没人提这个事情了。”

  “案件证据扎实了,这个小细节他们有可能忽略掉啊。”顾红星说。

  “我去问问。”冯凯说着,用档案室的电话接通了派出所的电话。

  派出所很恪尽职守,在接到冯凯的要求之后,就派出了那个抓获徐二黑的联防队员返回了徐茂家里寻找。这本夹了两百块钱的笔记本果真被徐茂当成了宝贝,藏在了床头柜的隔层里。好在联防队员细心,还是把它给找了回来。找到本子后,派出所联系了刑侦科,想让冯凯来取。但此时的冯凯已经被“发配”到档案科去了,其他人则觉得路程太远,没有去代取,所以这事儿就耽搁了下来。

  顾红星看着冯凯,冯凯会意,摸了摸屁股,说:“行吧,你把档案科剩下的活儿干完,我去派出所取笔记本。”

  “记得别直接用手摸。”顾红星说。

  “这时候还惦记着指纹呢?”冯凯笑着说道,“女工案过去一年多了,就是本子上有指纹,还能刷出来吗?”

  顾红星摇摇头,说:“也许有意外呢?”

  满怀着希望,顾红星在上午就整理好了档案,一直等到过了午饭的饭点,才看见冯凯骑着自行车,车把手上还挂着两个馒头和一袋榨菜,回来了。

  “你看吧。”冯凯递给顾红星一个牛皮纸袋,咬了一口馒头,说,“受到咱们的影响,现在派出所出现场都用绳子围成警戒带,戴手套取物证了,真好。”

  顾红星掏出手套戴好,小心翼翼地从牛皮纸袋里拿出了那本白色羊皮封面的笔记本,说:“为什么我感觉这本笔记本和那个工人供述的那么像呢?”

  “你说的不是不可能,谁在笔记本里夹那么多钱啊?而且还要悬赏那么多钱去找这本笔记本。”冯凯使劲嚼着馒头,说道。

  顾红星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笔记本第一页,立即从包里翻出了放大镜,照着说道:“冯哥,你看,你快看!这不都是喷溅状的血迹吗?”

  冯凯停下咀嚼,把头凑过来看了看。笔记本的封面内侧,有一些点状的暗黑色印记,都非常小,如果不是用放大镜看,根本就发现不了。

  “你咋知道这是血?”冯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