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08章 散发着金光的合作社(1/2)(2 / 2)


“嗨,就算不能在合作社上工,出去多打一份工不香吗?反正有合作社每年的分红保底……”

“听说嘉谷也会安排其他工作……”

农民们的讨论,很快让现场变的混乱起来,也让村长彻底没脾气了。

“我再说一句,请大家安静一下。”村长双手虚按,让下方安静了起来。

“也就是说,大家都想加入嘉谷合作社?”

“对!”

“咱都同意!”

“村长你赶紧上报吧,咱们要做豫省第一家嘉谷合作社。”

“豫省第一家早就不是了吧,咱们县第一家还差不多。”

“……”

在如此祥和的气氛中,嘉谷合作社的名号,如一阵风,飘满了豫中地区,并且坚定不移的继续扩展。

事实上,嘉谷组建合作社的员工们,在豫省各地农民的积极响应下,根本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一个个的都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嗷嗷的扑向周边的城镇。

以乡镇或村为单位,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嘉谷系合作社,在缓慢而坚定的侵袭豫省这个国家“大粮仓”。

嘉谷系合作社现在属于浑身散发着金光的选手,推广难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又或者说,嘉谷系合作社,正在大范围唤醒农村基层“农业合作化”的记忆。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可能很陌生了,但那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彻底的改造小农经济的尝试——依托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的组织体系,原本一盘散沙的农民被高度组织起来。

分田到户后,农业生产又重新回到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生产组织形式,在经过三十多年市场化改革,市场体系已经高度成熟的今天,小农经济需要再次被改造。

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

但总有些人,难以理解这一点。

……

为了抢夺小麦产业的先机,益海嘉里在豫北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小麦生产协会。该协会以益海嘉里为龙头,以优质小麦专业村为依托,以专业村的小麦种植户为会员,现在拥有了百万亩左右的优质麦田。

负责打造这个优质粮源生产体系的郭奎有理由松一口气了。

事实上,他并不指望可以堵死嘉谷。

中国太大了,嘉谷还是血统纯正的地头蛇,益海嘉里怎么也不可能堵死嘉谷的路。

但哪怕能让嘉谷这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多跑几个地方,多付出点成本,他也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从豫北的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到豫中的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再到豫南的弱筋小麦适宜种植区,都“一网打尽”,又是什么鬼?

获知嘉谷农业的动向后,郭奎眼睛瞪的老大,问:“嘉谷系合作社覆盖了多大的种植区?我是说在豫省小麦产区。”

“至少有五百万亩了吧。”他的助手顿了一下,苦笑道:“还有一个消息,嘉谷邀请了不少中型小麦加工商洽谈合作,看样子是有大动作。”

郭奎刚松下的一口气又提了上来:“嘉谷在搞什么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