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7章 群众的呼声(2 / 2)

众人默然,看您这精神矍铄的模样,也没人敢不信啊。

齐政倒是心里一动,猜到了什么。

要说适当的劳动有利于健康,倒也不假;但要说帮忙剪剪枝叶,就能延年益寿,你逗我呢?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灵阵,也唯有灵阵。

“青竹百灵阵”——为了让能源林项目头炮打响,齐政给晋省的能源林基地提供了一根粗壮的金手指。这也是能源林基地超乎预期成功的原因之一。

而想想超级麻疯树“以煤为食”的特性,灵阵对于大半生与煤为伴的老工人估计有不少的滋润作用,而且越是百病缠身的老人,可能对于身体的滋润越是明显。

当然,感觉身体变轻松的老人们,只会感觉是生活充实了,心情开朗了,病痛就少了。

齐政猜到了原因,却不好解释,只得温言道:“就算如此,以您的年纪,这翻山越岭,爬上爬下的,也太不容易了……”

“容易?这世道,谁能容易了?”花白头发的老头儿说着,指指边上的一位中年员工说道:“他小赵,原本是挖矿二代,上有70多岁的老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了一辈子,两年前尿毒症让老人已不能下地行走,依靠每周3次的透析维持。而上初三的孩子,也处在升学的关键节点。一个月透析要花3000元,孩子的各种辅导班……养家糊口的压力,他容易吗?”

“还有小杜,曾是运煤司机,同样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上高中的儿子、年事已高的老母亲,都需要他的照顾。他容易吗?”

齐政等几个人这才发现,跟前已经围满了年老的“义务工”和年壮的正式工。

“这两年,煤炭行业大环境恶化,像小赵小杜他们,都是第一批下岗的矿业人,如果没有林区提供的工作,那是一下子没了生计啊。”

“咱们这些人,家里的小子都在林区干活,也都希望林区长长久久做下去,做得更好。咱还有把力气,也希望为家里的小子们出把力,一直到不能动。领导,你也别怪我家小子自作主张,他是拗不过咱们。”老人家朝着张博飞扬了一下头。

齐政瞥了一眼脸色通红的张博飞,诧异于他的老父也在其中。

“你们员工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对——这里,就是‘绿色银行’!咱们离开了曾经的‘金饭碗’,现在就打造新的‘金饭碗’,自然干劲也足,大家说对不对?”白发中,渗透着自信与希望。

“对!”昂然的吼声响彻林区,惊起一群鸟雀。

正式工们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兴奋的满脸涨红;上年纪的“义务工”也回忆着峥嵘往昔,脖子扬的比年轻人还要高。

老人家得意了,笑道:“看看,这就是群众呼声。你与其担心咱们这些老家伙,不如多种能源树,让更多的家庭有了生计,比什么都强。”

“您说的对。”齐政老老实实的点头。

齐政是知道的,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苦苦挣扎,至今,离脱离“苦海”还早着呢。

煤价下行,国家主动压产减量,严控新增产能,对煤矿工人来说,这也意味着将离开曾经的“金饭碗”,或面对转岗分流,或被迫去寻找新出路。

煤炭行业是晋省的支柱产业,煤炭不行,百业凋敝。失去生计的,可不仅仅是煤矿工人,还有依附煤炭产业链上下游生存的各行各业人员。

现在,很多煤企或煤矿工人,还在硬撑着。作为国企,不到最后一步,是不会减员分流的;作为曾因煤炭过上小康生活的煤矿工人,尽管工资也不断下降,却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短时间内煤炭行业能走出困境。

但数十万煤业职工,乃至传导的上百万关联失业人员,注定要直面残酷。

晋省能源林基地大部分的工人,是从矿上转型来种树的。

相比于还在挣扎的同仁,他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在能源林基地种树,是与井下作业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从一个黑暗的、潮湿的,充满了孤独与恐惧的世界,走向一个温暖的、光明的新空间,一段新征程的开端!

他们的眼里泛着光。

无论是规划实施能源林建设的马定文,还是凑热闹的陈永贵,都被这震撼人心的一幕,惊住了。

第一次,他们不是从利益的角度,而是从人心的角度,去看待嘉谷的能源林事业。

齐政从其他千千万万个嘉谷合作社的社员脸上,看到过类似的希望之光,但每一次,依然为之动容。

我们是事业是什么?嘉谷的事业是什么?

或许,是给漩涡中的人们一个新选择。

如果说,之前他对于晋省的能源林计划还有几分不认真,现在,群众的呼声之重,落在他心里,像是榔头一样,敲碎了他最后一点不以为然。

……